24-25(下)子课题四学期阶段研究小结

作者: 时间:2025-06-30 点击数:

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院式项目评价方式的研究

阶段研究小结

20242025学年第学期    子课题四冯苑荻

一、研究进展与实施过程

(一)跨项目实践:探索评价方式的多元应用

2 - 3 月,课题组围绕 “‘陶然自得’庭院式项目评价方式的跨项目实践应用” 主题,选取 “生长农场”“亲水河畔”“万物剧场” 3 个不同类型的庭园项目开展实践。教师们依据现有的评价方式,在项目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探究、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能力进行评价。通过《幼儿活动评价记录表》详细记录评价过程,如在 “生长农场” 项目中,记录幼儿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记录情况;在 “亲水河畔” 项目里,关注幼儿探索水流特性时的表现。

开展教师小组会议,教师们分享实践经验与遇到的问题。例如,在 “万物剧场” 项目评价中,发现现有评价指标难以全面衡量幼儿的创意表达和角色扮演能力;部分评价工具在户外复杂环境下使用不便。经过汇总整理,形成包含10 余项具体问题的《跨项目应用的初步实践记录与问题汇总表》,为后续优化提供依据。

(二)家园协同:优化评价方式的全面性

4 月,为实现 “家园协同优化评价方式”,课题组首先设计家长调查问卷,从家长对评价方式的认知、期望以及家庭中幼儿科学素养表现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家长希望增加对幼儿家庭科学小实验参与度、科普阅读习惯等方面的评价。

随后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 20 位家长代表参与。家长们结合家庭实际,提出如 “用视频打卡记录家庭科学探索过程”“设置亲子科学任务评价” 等建议。教师团队根据家长反馈,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新增 “家庭科学实践” 板块,涵盖家庭实验完成情况、亲子科普互动等 5 项二级指标,并形成《家长反馈意见汇总及调整说明》,使评价方式更贴合家庭与幼儿园共育需求。

(三)案例提炼:共享评价实践的有效策略

5 月,课题组开展 “优秀评价案例分享与反思” 活动,鼓励教师提交评价案例。共收到案例 32 个,案例内容涵盖项目背景、评价过程、幼儿表现及教师反思。例如,《“生长农场” 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评价案例》详细记录了教师如何通过观察幼儿种植过程中的提问、实验操作,运用评价工具分析幼儿的科学思维发展。

在案例分享会上,教师们以 PPT 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进行汇报,并围绕 “如何精准运用评价方式促进幼儿发展”“评价结果如何有效反馈与应用” 等问题展开讨论。会后,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从观察记录、指标运用、反馈策略等维度提炼出 8 类有效的评价策略,形成《优秀评价案例集》及《评价策略汇总文档》,为教师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四)成果整理:总结研究经验与收获

6 月,课题组召开课题总结会议,每位教师从自身参与的研究工作出发,总结本学期的收获与不足。同时,对本学期的研究资料进行全面收集整理

二、反思与改进方向

(一)存在问题

跨项目实践中,评价方式在不同类型项目的适配性仍需加强,部分指标无法精准反映幼儿在特定项目中的发展情况。

家园协同优化评价方式时,家长参与的深度和持续性不足,部分家长对新的评价指标理解不够深入,未能有效应用于家庭评价。

优秀评价案例的提炼过程中,对案例中教育理论的深度挖掘不足,经验总结的理论高度有待提升。

(二)后续计划

开展 “评价方式项目适配性” 专题研讨,针对不同类型庭园项目的特点,细化评价指标,完善评价工具,增强评价的精准性。

建立常态化的家园沟通机制,通过线上培训、家长沙龙等形式,加强对家长的评价指导,提高家长参与评价的能力和积极性,促进家园评价的一致性。

组织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案例撰写与经验总结,提升教师对案例的理论分析能力,进一步深化研究成果

本学期,课题组围绕课题计划有序推进研究工作,在评价方式的跨项目应用、家园协同、案例提炼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下一阶段,将针对现存问题深入改进,持续完善 “陶然自得” 庭院式项目评价方式,为幼儿科学素养提升提供更科学有效的评价支持。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