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下)总课题阶段研究小结

作者: 时间:2025-06-30 点击数:


本学期,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期初制定的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活动,进一步创设“陶然自得”庭园式环境,推进各庭园项目活动的开展,现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工作进展情况

㈠本学期工作推进

⒈结合庭园创设,加强理论培训

组织课题组教师系统学习了“中国园林八大造景手法”“项目化任务设计”理论,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明确“儿童视角”的庭园环境设计原则(互动性、自然性、审美性)。全面梳理园所环境现状,针对“空间割裂”“资源闲置”“缺少儿童视角”等问题,提出“五大庭园”功能区再规划与再设计。

20F8E


⒉结合共同体活动,分享有益经验

⑴外出学习,经验分享:本学期,课题主持人外出参加了三次课题共同体活动,业务园长外出参加了一次教科研训一体化基地活动。活动回来后将学习到的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理论学习的开展、观课议课的要求等与课题组教师分享,帮助课题组教师进一步明确课例课设计与研讨的方向。

⑵课例研磨,经验增长:许忆雯教师围绕课题设计并展示了课题课《庭园里的篱笆》,组织课题组成员针对课的选材、环节设计等,聚焦“儿童本位”与“庭园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展开思辨,不断提升了教师资源开发、设计、实施项目活动的能力。同时对本次活动的课题观察量表进行运用和优化,不断提升课题组教师的科研能力。

⒊结合设计进行环境改造

拆除隔离围栏,优化庭园动线。如铺设了连接生长农场与厨房的“香草小径”;  

增设多感官互动设施。如“有点田”农场的“雨水收集器”“三明治堆肥”、万物剧场的“自然小乐器”。亲水池畔井盖的绘画从二十四节气改为三个年龄段对于庭院场地的写生。放玩具的柜门,让幼儿进行了绘画设计,丰富多彩。

㈡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⒈形成了四大庭园的环境设计图与活动实施方案。

AA99

  ⒉教师进一步拓展了对于项目活动的“理解”与实施能力

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剖析等形式,教师们进一步梳理了庭园项目vs儿童本位理念下的庭园项目活动的区别与联系、明晰了实施的要点。在学习末的案例分享中能够看出教师的课程生成能力显著提成。

⒊梳理形成了项目活动相关案例,为项目活动推进提供有效策略

在庭园项目开展中,通过研讨推进不断促进项目活动的开展,最终形成相关活动案例。形成了“堆肥大作战”“小池塘边的造桥计划”“自然・游戏・表达:儿童本位理念下庭园式小舞台的建构与实施策略 ”等案例。通过的案例的分析与研讨,梳理形成了项目活动推进的有效策略。

   ⒋形成不断丰富的庭园环境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优化调整项目环境,增加符合季节的植物,对环境进行了改造,如井盖、柜门的绘画,增加了雨水收集器、篱笆、堆肥箱等设备,并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创生项目活动,使庭园环境更具多样化,促进项目活动的生发,支持幼儿的探究和学习。

⒌积极撰写论文并投稿,多篇论文省市级发表获奖


二、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⒈环境缺少庭园氛围,还需进一步打造“庭”和“园”的空间环境。

⒉活动与资源链接薄弱,没有依托庭园内的环境和资源开展,和户外游戏区别不大。

⒊庭园“儿童视角”不足,存在景观设计成人化、互动装置使用率低、活动多为教师预设等问题。

三、下学期研究计划

进一步凸显“庭园环境”

结合各庭园的环境设计规划图,将庭院一些元素融入环境创设中,如对称、框景等。园部可通过“悦收集”向家长收集相关材料,支持教师和孩子对于庭园环境的打造,使庭园环境更凸显。

⒉链接庭园资源,开展项目探究

带领教师学习《幼儿园项目活动中的深度学习》,不断提升教师对于项目活动的理解,提生项目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能力,从而达到在项目课程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和自主创造的目标。在环境打造和资源梳理的基础上,请每组教师选择其中一个内容带领幼儿开展为期1-2个月的深度探究,梳理项目活动案例,丰富幼儿园项目活动资源库,为园内教师提供行动指南。

⒊以“儿童视角”开展探究

成立“幼儿设计团”,让孩子参与改造;每月开展“我最爱的庭园角落”投票优化布局;园部组织游戏项目活动案例分享与学习,拓宽教师课程开发的思路。


2025.6.27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