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下)子课题三学期阶段研究小结

作者: 时间:2025-06-24 点击数:

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项目案例的研究

阶段研究小结

20242025学年第学期    子课题三李晓莉

一、研究进展与实施过程

调研先行:以儿童需求为导向的环境创想

3月,课题组积极践行儿童本位理念,精心组织“我的庭院梦想”儿童讨论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畅谈自己心中理想的庭院模样。为了更直观地展现他们的想法,课题组鼓励幼儿拿起画笔,绘制出充满童趣与创意的设计图。一张张设计图上,不仅有五彩斑斓的花草、奇形怪状的小屋,还有幼儿们自己想象中的游戏设施。既满足了幼儿游戏、探索、学习的功能性需求,又充满趣味性,充分体现了“儿童视角”与“课程价值”的双重考量。

实践探索:以问题驱动的活动优化

4月至5月,课题组聚焦庭园活动的组织策略,分两阶段推进:

4月初探阶段,在《生活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庭院游戏的路径探析》的理论指导下,开展了“生长农场”“庭院集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通过观察法发现,幼儿对这些低结构材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专注地摆弄材料,尝试拼贴出各种造型。然而,活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幼儿的兴趣容易转移,活动持续性不足;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的介入时机不够精准,有时过早介入影响了幼儿自主探索,有时介入过晚导致幼儿产生挫败感。

5月深化阶段,课题组引入“问题驱动”策略,参考《“问题驱动”对话“院子里的游戏”》,以幼儿在活动中生成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小组合作探究。例如,在搭建树屋的过程中,幼儿提出“怎样搭建更稳固的树屋?”这一问题后,教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组织幼儿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搭建方法。幼儿们通过测量树枝长度、尝试不同的连接方式,在不断试错中总结经验。案例分析显示,通过这种方式,幼儿的深度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了测量、合作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庭园项目活动案例集》,其中包含详细的活动方案、全面的观察记录以及深刻的反思。

成果凝练:以案例为载体的经验辐射

6月,课题组运用案例研究法,对典型活动进行深入梳理。以《庭院雨水收集器》为例,从幼儿发现下雨时庭院积水问题,到提出收集雨水的想法,再到设计、制作雨水收集器,整个过程以文字加图片的学习案例形式呈现,生动展现了幼儿在项目活动中的成长与探索。《小材料,大乐响:儿童自制乐器全纪实》同样详细记录了幼儿利用庭院中的竹筒、树枝等材料制作乐器的过程,幼儿在制作和演奏乐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发展艺术素养。这些案例获得了家长及同行的高度认可,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案例看到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课题组撰写子课题阶段总结,提炼出庭园项目从活动组织到成果生成的实践路径,为后续研究和其他幼儿园开展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反思与改进方向

存在问题:

教师对“儿童本位”理念的理解仍需深化。在实际活动组织中,部分教师虽然秉持着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但在具体操作时,仍存在预设过强的问题。例如,在某些活动中,教师过于强调活动的目标和流程,限制了幼儿的自主探索和自由发挥,导致幼儿的主体性未能充分体现。

后续计划:

加强“儿童表征解读”专题培训,提升教师观察与支持能力。通过邀请专家讲座、组织教师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幼儿的行为、语言、作品等表征背后的意义,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在活动中给予适时、适度的支持与引导。

本学期研究立足儿童真实需求,实现了从“环境改造”到“课程生成”的跨越。下一步,课题组将聚焦“庭园项目与园本课程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彰显“陶然自得”的教育价值。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