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5(上)子课题二学期阶段研究小结

作者: 时间:2024-12-13 点击数:

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项目实施策略的研究

阶段研究小结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子课题二许忆雯

一、专业理论支持,明晰各项目活动实施策略

针对教师们对实施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项目活动中的困惑与支持策略的不足,我们在本学期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充分支持教师对项目活动中开展支持有效性做出专业理论学习。通过理论学,教师们深入了解了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项目活动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帮助教师了解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及教育目标来选择项目主题,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也大大扩展了教师们对六个庭园式项目活动实施策略的思路,能够在面对不同项目开展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应对。

二、分类梳理各项目活动,提高项目活动实施策略质量

首先教师们结合以“秋”主题背景下的六个项目主题网络图,对游戏、游戏材料进行预设,预设后有计划的带领幼儿拉开展相应的项目活动。制定项目主题网络图是项目活动实施的重要一环,它反映了整个项目活动实施的内容和方式,也体现着师幼对项目主题各层级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与构建,更是幼儿新旧经验链接与发展的直观呈现。通过主题网络图的预设,幼儿的各级活动之间有了联系,幼儿的探究经验和认识水平也出现了层层连接和层层递进。

接着通过以“万物剧场”项目活动中的案例分析教师在实施项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助推各个“庭院式项目活动”质量的提升。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开展小组会议,观察倾听幼儿,捕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幼儿认真倾听每一位同伴的问题和观点,并做小组问题记录,来提升项目问题讨论的质量,支持幼儿在倾听、梳理与反思中明确探究问题。

最后我们以幼儿自我评价、多元展示,反思小组探究的经验与成效。项目活动中幼儿梳理、交流、反思探究经验,是发展幼儿批判性、创造性等高阶思维的重要阶段。教师营造宽松、平等、安全的对话氛围,鼓励每一位幼儿用绘画、符号、图形、语言等方式表征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思考、合作与问题解决等,并将自己的反思面向小组内、跨小组、集体等对象进行对话、交流,不断梳理、明晰探究问题解决的核心和脉络,建立问题和方法之间的联系,在收集幼儿个人零散的感受、体验和经验的基础上,汇总形成小组探究中有益的经验链条。本学期我们就将这些过程以课程案例、推文的形式进行实施策略总结,不断提升幼儿经验和教师组织项目活动的能力。

在“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项目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儿童发展优先的理念赋权儿童,反躬自省,对话教师思维,开拓创新场域,深度学习玩法。从“真环境”中触发思考,从“真问题”中引发共鸣,从“真游戏”中思想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始终遵循——明确一个主体:即儿童是幼儿园环境的核心,是环境的体验者和参与者;了解一种关系:环境创设的背后是一种关系,儿童、课程与文化三者如何基于园本化的环境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索;突破一种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师专业提升的模式化,建构了学习共同体,依托专题教研从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入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致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实现了教师与幼儿的双向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⒈部分项目活动实施停留在表层

部分项目活动教师在项目的计划阶段对幼儿发展的预期目标考虑不充分,或对深度 学习的可能性缺乏思考,这会导致活动浅尝辄止或出现重复,不利于充分发展幼儿的思维,无法凸显活动内化经验、发展思维的教育价值;教师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动态调整,不能及时基于幼儿的兴趣与探究情况与幼儿共同制订下一步的计划。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下阶段实施开展中进行调整优化的。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