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项目案例的研究
阶段研究小结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子课题三李晓莉
一、理论学习与交流,专业素养显著提升
为更好地践行儿童本位理念,教师们积极投入到广泛的理论学习中。首先,深入研读儿童发展心理学相关著作,深刻理解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与规律。通过学习,了解教育理念中关于项目活动的构建与实施方法,认识到课程应源于幼儿的生活与兴趣,以项目探究的形式展开,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为 “陶然自得” 庭园式项目活动的设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使项目活动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预设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幼儿在庭园活动中的生成性学习。
二、案例分享与交流,支持策略有效梳理
其一,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在庭园活动中,教师们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更加敏锐地捕捉幼儿的行为细节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发展需求与兴趣点。例如,关注幼儿对昆虫的好奇心,并据此适时地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昆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开展相关的讨论与学习活动,制作昆虫旅馆等。
其二,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得到增强。基于对儿童发展理论和课程设计理论的学习,教师们在庭园式项目活动设计上更加得心应手。能够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庭园的季节变化、资源特点等因素,灵活设计出富有创意和教育价值的主题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能够根据幼儿的反应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的顺利推进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其三,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大幅提升。教师们依据自然教育理论和儿童发展需求,精心打造庭园环境。在空间布局上,合理规划出东亭集市、亲水乐园、生长农场、万物剧场、自然厨房等不同功能区域,使庭园成为一个多功能的教育场所。在材料投放方面,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投放了丰富多样的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如树枝、树叶、石头、废旧轮胎等,并巧妙地将这些材料与教育目标相结合。
其四,家园合作沟通能力得到改善。随着理论学习的深入,教师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理论知识,教师们掌握了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在庭园式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们积极与家长分享幼儿在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向家长宣传项目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引导家长参与庭园活动的策划与实施。例如,组织家长志愿者参与庭园的种植活动,让家长与幼儿共同体验劳动的快乐;邀请家长分享自己的职业经历或兴趣爱好,丰富庭园课程资源。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也形成了家园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⒈教师支持的个性化程度有待提高
尽管教师在整体上能够根据幼儿的普遍需求提供支持,但在满足个别幼儿的特殊需求方面仍存在不足。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学习风格与发展节奏,如何更加精准地识别并满足这些个性化需求,是教师在后续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⒉教师支持策略的整合与优化
目前教师所采用的支持策略较为多样,但在不同策略之间的整合与优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如何将观察、环境创设、介入引导、合作促进等策略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更加系统、高效的支持体系,仍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