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
小班语言:喜欢用工具的猫
执教者:姚哲一
一、研究课题名称: 基于生活力培育的幼儿园劳动微项目的开发与建构
级别:校级课题
编号:
二、课题介绍:
⒈本课题提出构建生活力培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体系,尝试融合幼儿当下生活,回归幼儿的生活实践,以劳动微项目的实施为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聚焦幼儿劳动能力的发展,探索构建幼儿园劳动微项目的开发与建构,选择适宜的微型主题,并通过自主探索来达成课程的目标和自身发展目标。使课程更亲近幼儿,更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⒉在幼儿生活力的培养过程中,与幼儿生活及周遭环境相关的内容,才是幼儿劳动教育内容的关键来源。应该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中,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而依托微项目提升幼儿生活力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课题依托幼儿园的劳动资源,转变教师的课程理念,打破固有的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劳动资源促进幼儿生活力的提升。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反观小班幼儿现阶段的劳动经验与认知,除了在班级里经常使用的工具外,他们其实较为缺少对其他劳动工具使用方法的认知,甚至连工具的名字都不太了解。基于这样的一个经验现状,借助绘本内容《喜欢用工具的猫和不喜欢用工具的猫》,在有趣丰富的图画中,既有幼儿熟悉的生活工具,也有他们平时见过但是不熟悉的生活工具。由于绘本内容较多,经过筛选,就留取喜欢用工具的白猫部分,并有意识地挑选适合小班幼儿去提升认知的生活画面,因为生成了本次语言活动《喜欢用工具的猫》。
四、研究目标:
⒈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具的使用方式。
⒉在分享白猫使用工具做什么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工具带来的便利。
五、理论/理念说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康领域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想要引导幼儿能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参与家务劳动,首先要在认知经验做好前期铺垫,帮助幼儿先了解做哪些劳动项目的时候可以使用哪些劳动工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借助绘本引导幼儿提升劳动工具的认知,首先就要在活动引导幼儿多观察多表达,只有结合了自己生活经验去分享的过程中,才能更有效地了解劳动工具的多样性和使用方法。
六、研究方法:
⒈观察法:仔细观察绘本图画中白猫使用劳动工具的画面,了解各类劳动工具的名称与使用动作。
⒉交流法: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在集体面前表达,讲述有关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环节一:情景导入,激发倾听兴趣。
环节二:逐页观察画面并表达想法,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具的使用方式。
环节三: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工具带来的便利。
八、研究反思:
《指南》语言领域指出:“小班幼儿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整个活动环节中都需要幼儿通过自己对绘本的观察表达自己对劳动工具的认知经验。第一个环节通过绘本引发了对观看绘本的兴趣,这本也是幼儿没有接触过的绘本,所以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还是非常专注地。在第二个环节中,幼儿就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观察白猫的动作从而猜测它使用了什么工具,并在大家的分享中去逐步认识更多的劳动工具的名称。并在动作表演中了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经验迁移了,教师准备了不少绘本中没有出现的劳动工具,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辨别,从而在原有认知经验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提升。
附教案:
小班语言《喜欢用工具的猫》
活动目标:
⒈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具的使用方式。
⒉在分享白猫使用工具做什么的过程中,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工具带来的便利。
活动准备:
⒈物质准备:课件PPT
⒉经验准备:幼儿对生活工具的认识与了解
活动过程:
㈠情景导入,激发倾听兴趣。
⒈出示绘本封面。
师: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只能干的猫,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师:他是一只白猫,和他打声招呼吧。(白猫,早上好。)
⒉问题激趣。
师:看看这张图,猜猜为什么说他能干?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图找一找他能干的原因吧。
㈡逐页观察画面并表达想法,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具的使用方式。
⒈P2:使用割草机。
师:看,白猫在做什么?他在使用什么工具?
师:割草机可以用来做什么?谁来学一学他的动作。
⒉P3:使用烹饪工具。
师:这张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师:他烧菜用到的工具有哪些?你可以来学一学他的样子吗?
⒊P4:使用小推车。
师:看,白猫去干什么了?他用了什么工具?用小推车好在哪里?
师:如果没有提供小推车,白猫只好怎么样?所以用小推车真方便。
⒋P5-P8
师:这四幅图上,白猫又在用什么工具在干什么?请你们和身边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待会我请小朋友来讲一讲。
幼儿自由观察与交流。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想法?有没有小朋友和他看的是不同的画面?
请多位幼儿逐幅讲述。
小结:白猫在日常生活中还用到了扫地机器人清扫地面,用升降机和水桶拖把清洗窗户,用吹风机吹干头发,用梯子摘苹果,用篮筐装苹果。
㈢结合生活经验,感知工具带来的便利。
⒈结合生活经验。
师:白猫他会使用很多的工具,你在生活中使用过什么工具?或者你在班级里用过什么工具?你是怎么用的?用来做什么?
结合图片,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使用工具经历及方法。
⒉认识不同的工具。
⑴出示生活中不同的工具图片。
师:你认识这些工具吗?说一说它们用来做什么?
⑵小结,感知工具带来的便利。
师:你们觉得这些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帮助?
师: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工具,有时候使用工具可以让我们在生活中轻松,方便。
《喜欢用工具的猫》评课报告
一、观察背景
小班幼儿基于对劳动工具的使用因为之前的生活现状是有一定经验的,只是浅层的一个经验基础。但是他们对部分劳动工具是不熟悉的。借助本次活动,就可以在幼儿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劳动工具的经验,并通过一定的肢体动作进行劳动工具的使用的巩固练习。
二、观察设计
整个活动环节设计的还是比较紧凑的,从导入到逐页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每一页的图画都是分层引导幼儿观察的,也特别设计了不同的提问,并多次引导幼儿借助身体动作去熟悉工具的使用。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迁移经验,对整个活动作一个有效的收尾。
三、活动的成功之处
首先是贴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这本绘本可以给大班幼儿教授,也能够通过有效删减,成为小班幼儿适合的活动。
其次绘本选择的比较适合,契合课题主题,能够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一个层次的认知经验。
再次教师的有效提问帮助幼儿梳理了活动中获取的认知经验,能够从幼儿对活动反馈的表现中感受到他们对活动的喜爱。
四、活动中的困惑
活动中是否需要增添一些实践的环节作为对劳动工具的巩固练习。
活动中需要提供一些操作性地记录纸来作为幼儿对观察绘本的反馈吗?
五、观察建议
首先生活中的图片来拓展幼儿的经验,还要再往问题设计上聚焦一些。
其次在最后一个环节,和幼儿的生活很贴近。有看到常见的工具,从生活中出发的,需要让他们认识更多一点。在幼儿自主观察图片的时候,其实是分组阅读,是否可以有实际图画效果会更好。
课例研究评价表
授课教师 |
姚哲一 |
学校 |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东郊幼儿园 |
授课班级 |
小2班 |
课程 |
语言活动:喜欢用工具的猫 |
授课时间 |
2023.04.28 |
项 目 |
评 分 点 |
满分 |
得分 |
设计 (10) |
1.符合规范要求和相关格式,选取的指导理论或理念恰当,过程或重点环节设计等体现问题的解决,成效的产生。 |
10 |
9 |
实施
(70分) |
2.研究目标明晰、恰当,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
5 |
5 |
3.研究观察点的选择符合研究目标,信息采集点明确、可操作性强。 |
10 |
9 |
4.课堂教学中与课程研究相关的教学要素相关度高,主题凸显、成果彰显。 |
10 |
10 |
5.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和程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
10 |
9 |
6.教学手段、策略、技术应用有效,资源选择使用得当。 |
10 |
9 |
7.在研究主题引领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改进、突破和创新。 |
5 |
4 |
8.教学环境设置合理,教学氛围和谐。 |
5 |
5 |
9.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引导协调能力强。 |
5 |
5 |
10.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习品质高。 |
10 |
10 |
效果
(20分) |
11.解决了研究中所预设的问题,验证了课程研究假设。 |
10 |
9 |
12.学生相关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
10 |
9 |
评课者 |
李舒婷 张雨萱 徐燕 杨青 |
实得分 |
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