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例课观摩 小班语言活动《小麦的神奇之旅》张雨萱 中班美术活动《跳舞的藤蔓》李舒婷 二、分组研讨 小班语言活动《小麦的神奇之旅》张雨萱 亮点:教师选取的资源是比较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园种植园地中种植的小麦所引发的。教师选取的绘本色彩明亮,内容有趣,容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活动初,教师直接出示生动可爱的小麦形象,激发幼儿兴趣。能够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绘本内容,并且及时追问帮助幼儿细致观察,大胆表达。 意见和建议:活动前期经验需要铺垫足,帮助幼儿对小麦的主人公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才能对绘本进行解读。 第三环节幼儿选择图片,自主想象环节,大胆想象方面可以增加幼幼互动,帮助幼儿想想厨房里面可以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增加幼儿表述的机会。同时也可以 绘本中的部分素材脱离幼儿经验,如磨粉机,活动建议放在小厨房或者幼儿家中亲子厨房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小麦可以做成哪些吃的,引导幼儿关注小麦可以变成什么形态,如圆圆的馒头,长长的面条,丰富孩子们讲述的经验。 活动中,幼儿的讲述比较简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句子引导幼儿模仿,丰富幼儿讲述经验。 中班美术活动《跳舞的藤蔓》李舒婷 亮点:目标定位能够结合指南能提升中班幼儿的欣赏与感受、表现与创作的核心经验。 观察发现能结合幼儿中班主题以及幼儿园中的藤蔓开展。 过程支持中,教师寻找了一些相关资源,结合幼儿园中的自然自然资源,支持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表现。 对话引导时,教师能够支持幼儿观察藤蔓的姿态,生长方向等,丰富幼儿对于藤蔓的经验。展示评价时教师将所有幼儿呈现在黑板上,能够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的绘画表现,观察藤蔓的生长方向与姿态表现,但不需要纠结于给藤蔓取名字,更多可以注重艺术方面的表达。 资源利用方面利用了多媒体资源和庭园中的资源。 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意愿是比较高的,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于藤蔓形态的变化,想想藤蔓跳舞的样子,操作环节也能有个性化的表现。 意见和建议:活动中发现教师带领幼儿图片欣赏时长较长,图片出示较多,因此可以在出示图片之后,直接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或者直接表现在纸上。 活动可以调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可以是科学素养方面的提升,引导幼儿直接在庭园中参观、观察藤蔓的姿态,铺垫美术活动的前期经验。第二课时再提升美术方面的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