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课(23/24上):小班科学《蛋宝宝站稳了》

作者: 时间:2023-11-29 点击数:

一、研究课题名称: 基于科学素养提升的幼儿园劳动微项目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级别:校级课题

     编号:

   二、课题介绍:

本课题提出构建科学素养提升为导向的幼儿劳动教育体系,尝试融合幼儿当下生活,回归幼儿的生活实践,以科学素养的提升为劳动教育的出发点,聚焦幼儿科学能力的发展,探索构建科学素养提升为导向的幼儿劳动教育体系,选择适宜的微型主题,并通过自主探索来达成课程的目标和自身发展目标。使课程更亲近幼儿,更有效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与幼儿生活及周遭环境相关的内容,才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关键来源。应该回归到幼儿的生活中,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入手。而依托劳动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的研究还较少,因此,本课题依托幼儿园的劳动资源,转变教师的课程理念,打破固有的科学活动形式,充分利用劳动资源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本节课研究主题:

幼儿经常接触各种蛋,如:鸡蛋、鸭蛋、鹌鹑蛋。初步了解了蛋的结构、种类和营养价值等。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科学活动《蛋宝宝站稳了》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全过程,通过动手探究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让孩子快乐感知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操作、探索,同时鼓励幼儿用语言或非语言进行大胆讲述、交流,以获得有意义的经验。

四、研究目标:

⒈能独立尝试借助辅助材料,用挡、围、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让蛋宝宝站稳,能主动探索并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

⒉乐于积极动脑,体验让蛋宝宝站稳的快乐。

五、理论/理念说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中,多次提到了诸如利用”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的小事入手”等要求,这是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要求的具体体现。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还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对于幼儿来言,身边的事物和现象都能成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是他们每天能遇到,每天都会做的事。蛋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几乎每天都在实用的食物,所以蛋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蛋宝宝怎样可以站起来这个问题确是孩子们没有涉及过的,对于这样熟悉又有神秘感的内容孩子是最喜欢的,这种喜欢也激发了幼儿主动的去探索、发现藏在蛋里的秘密,也是支持我们活动成功展开的关键。

   六、研究方法:

实验法:通过利用多种工具和辅助材料尝试帮助鸡蛋站立的不同方法、体验实验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交流法:结合自己的观察与发现,和同伴交流、和老师进行交流,沟通汇总结论。

七、相关过程设计简略说明:

环节一:观看视频,猜猜鸡蛋的问题,萌发帮助鸡蛋站起来的愿望。

环节二:初次尝试利用报纸,探索让鸡蛋站稳的多种方式。

环节三:操作分享,了解借助辅助材料帮助鸡蛋站稳的方法

环节四:疑问延伸,提出不借助工具让蛋站稳的方法,引发幼儿持续思考。

八、研究反思:

蛋是孩子每天都能看到,几乎每天都在实用的食物,所以蛋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然而蛋宝宝怎样可以站起来这个问题确是孩子们没有涉及过的,对于这样熟悉又有神秘感的内容孩子是最喜欢的,这种喜欢也激发了幼儿主动的去探索、发现藏在蛋里的秘密,也是支持我们活动成功展开的关键。

在活动中,我使用了层次分明的多种辅助材料,如橡皮泥、瓶盖、积木、报纸、丝带等。在诸多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把材料分成两种,一种是直接可以完成任务的材料,如:瓶盖、线团、橡皮泥等。还有一种是要通过操作的间接材料,如:积木、丝带等。幼儿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去选择材料和决定用材料做什么,使用直接材料孩子只要把蛋放上去就可完成,很快就达成了任务。尝试间接材料的孩子一开始并没有成功,我提示孩子可以想个办法把材料变一变,很多孩子听到提示以后把报积木搭一搭,幼儿运用原有经验按自己的新想法去解决问题,孩子们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本次活动仍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幼儿虽然用报纸玩过游戏,但是在帮助鸡蛋站立的时候,部分幼儿想不到用围或者挡的方式,个别想到揉捏报纸的幼儿也出现了因为力气过大导致鸡蛋碎裂的情况,需要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和幼儿说清操作的要求。在平时的区域游戏中也可以鼓励幼儿尝试用报纸进行不同的游戏。其次在实验后,请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时,幼儿的语言比较贫乏,基本都是说“我用xx把鸡蛋挡住了”或者“我用了xxx”,很难有更加完整的、具有科学性的语句,对此教师的提升总结非常重要。但因为教学经验不足,我对幼儿的经验提升的能力不足。需要在接下来的活动中进行反思,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

附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蛋宝宝站稳了

活动目标:

⒈能独立尝试借助辅助材料,用挡、围、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让蛋宝宝站稳,能主动探索并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

⒉乐于积极动脑,体验让蛋宝宝站稳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经验准备:幼儿知道蛋宝宝滚动的特点。幼儿玩过报纸。

⒉物质准备:每人一个熟鸡蛋;蛋托、瓶盖、毛巾、毛线、积木、纸筒、报纸若干;PPT课件。

活动重难点:

⒈重点:能独立尝试借助辅助材料,用挡、围、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让蛋宝宝站稳。

⒉难点:能主动探索并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

活动过程:

㈠设置蛋宝宝从桌上自由滚动的情景,萌发帮助蛋宝宝站起来的愿望

⒈出示鸡蛋

师:今天我邀请了鸡蛋来教室里和大家做朋友,但是蛋宝宝遇到了一个问题。

⒉展示蛋宝宝到处滚的视频

师:视频看完了,蛋宝宝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蛋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一样站的稳稳地,怎么才能帮助蛋宝宝站稳呢?

㈡出示报纸,探索只用报纸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

⒈创设情景,出示报纸

师:报纸先生跟我说,它愿意帮助蛋宝宝,小朋友们一起想想,它会怎样帮助蛋宝宝站稳呢?

个别幼儿回答。

⒉幼儿尝试利用报纸帮助蛋宝宝站稳

师:现在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小框,里面装着蛋宝宝们,等着你们的帮助。

要求:不搬小椅子,直接站到桌子旁,一人一个蛋宝宝,用报纸帮助蛋宝宝站起来,音乐结束后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⑴幼儿自主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⑵邀请个别幼儿上台分享

㈢通过操作分享,了解借助辅助材料帮助蛋宝宝站稳的方法

⒈出示百宝箱,让幼儿自选一种或几种材料帮助蛋宝宝站稳。

师:这里还有很多的宝贝愿意帮助蛋宝宝。这些宝贝会怎么帮助蛋宝宝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要求:不搬小椅子,直接站到桌子旁,用框里的材料帮助蛋宝宝,音乐结束后回到小椅子上坐好。

教师巡回指导,拍摄部分照片同步到屏幕上。

⒉交流分享,鼓励幼儿对照自己的尝试情况,说出挡、围、包等方法。

师:你用了什么材料?蛋宝宝为什么能站稳?

教师及时验证,帮助幼儿总结提升关键词。

㈣延伸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尝试了利用多种材料帮助蛋宝宝站稳。但是蛋宝宝说它想自己站来,不借助他人的力量,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就留给你们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想一想。

 


蛋宝宝站稳了》评课报告

一、观察背景

小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观察设计

通过切身体验、操作,使蛋宝宝站起来的方法。在活动中,不同材料的操作运用,让幼儿尝试、发现,在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中进行反思总结。整个过程,幼儿不但亲自体验了操作的乐趣,而且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对周围事物探索的。让幼儿在体验、理解、反思、领悟中获得更为直观的经验。

三、活动的成功之处

在导入环节利用蛋宝宝四处滚动的视频,吸引幼儿帮助蛋宝宝解决目前问题的兴趣,极大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

整个活动环节十分清晰,层层递进,从用同一种工具进行深入探索到自由选择不同的辅助材料尝试探究鸡蛋立起来的方法,最后提出如何不靠工具让鸡蛋站立的问题。幼儿在自由探索和一步步的操作体验中感受到了科学活动、实验游戏的趣味性。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给予了幼儿充分实验探究的空间,充分交流谈论的空间,满足幼儿科学探究的需要和兴趣。

四、活动中的困惑

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冒出了许多与设想环节不相符的情况,老师的组织显得有些乏力。如何及时地判断出幼儿在当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

五、观察建议

活动中可以多提供一些材料,能探索更多的操作方式,而不是局限在让鸡蛋靠着或者用类似蛋托的工具立住鸡蛋另外需要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好丰富的前期经验的准备,帮助幼儿能在后期的实验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课例研究评价表

授课教师

钱昱静

学校

太仓市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东郊幼儿园

授课班级

1班

课程

科学活动:蛋宝宝站稳了

授课时间

2023.11.20

   

满分

得分

设计

10)

1.符合规范要求和相关格式,选取的指导理论或理念恰当,过程或重点环节设计等体现问题的解决,成效的产生。

10

9

实施

 

 

70分)

2.研究目标明晰、恰当,体现与教学目标一致性。

5

5

3.研究观察点的选择符合研究目标,信息采集点明确、可操作性强。

10

9

4.课堂教学与课程研究相关的教学要素相关度高,主题凸显、成果彰显

10

9

5.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理念、研究成果,相关经验和程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0

9

6.教学手段、策略、技术应用,资源选择使用得当。

10

9

7.在研究主题引领下,课堂教学方式有改进突破和创新

5

4

8.教学环境设置合理教学氛围和谐

5

5

9.教师的教基本功与课堂引导协调能力强

5

5

10.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高,参与广,思维活跃、学习品质高。

10

10

效果

 

20分

11.解决了研究中所预设的问题,验证了课程研究假设

10

9

12.学生相关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感受成功的乐趣。

10

9

评课者

张雨萱、冯苑荻、朱晨曦、李晓莉

得分

92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