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幼儿园12月研究记录表2(24-25上)

作者: 时间:2025-01-08 点击数:

课题活动记录表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活动时间

2024.12.27

下午14:00—16:00

活动地点

东郊幼儿园二楼研修室

主持人

吴花

参与人员

课题组核心成员

课题名称

《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项目开发与实践研究》

活动内容

项目活动分享交流活动

、各班结合推文和ppt分享项目活动:

1班:第一次表演“乱七八糟”的舞台,产生问题:幼儿随意在舞台上通行。幼儿讨论制定了如下规则:在演出过程中如果不是该节目的演员不能上台。第二次表演发现问题:表演不仅仅是唱歌表演,它还可以是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情感的再现。第三次表演,了解到了表演中的各种角色,增设了摄影师、主持人、演员、观众四种角色。第四次表演产生问题:观众没地方坐,于是决定设座位标识。

 

3班:缘起是孩子们发现开学时种下的蔬菜,已经有不少都成熟了,他们兴奋地来询问老师是否可以将蔬菜采摘下来。幼儿寻找成熟的蔬菜,并进行采摘。采摘后幼儿发现蔬菜发生了变化,长了黑点点,于是经过讨论,幼儿决定腌菜来保存蔬菜。幼儿分成萝卜组、辣白菜组、腌辣椒组,并进行腌菜。腌菜的过程中幼儿观察到腌制的菜品在颜色、形态和重量上的一些变化,感受到腌菜的物理变化和发酵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初步理解到物质的变化和生物发酵的概念。

 

2班:孩子们在散步时,水面泛起阵阵涟漪。孩子们围在水池边,好奇地观察着水面的变化。幼儿从教室里找来了各种小物品,有树叶、小石子、塑料瓶盖等,小心翼翼地放入水池中。看着这些物品在水面上漂浮、旋转,孩子们非常兴奋,他们发现重重的东西就是沉下去的,轻的东西就漂起来的。幼儿开始了新一次的探索,尝试让“树叶小船”跑起来。他们采用嘴吹、用手戳、用扇子扇等方法。使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船,发现有的小船浮起来了,有的小船沉下去了。

 

3班:通过观察教师发现班级内有好几个孩子的平衡能力较弱,为了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围绕“平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挑战平衡木梯产生问题⒈梯子太高了,幼儿爬的时候很害怕。⒉攀爬时撞在了一起。于是调整梯子高度,调整梯子高度,发现两竖梯之间距离不匹配,横梯难以连接?于是决定分工合作,一部分人把竖梯挪过来,再把横梯放上去。幼儿约定排好队,从一边爬梯子。但是发现太拥挤了,于是决定合作在竖梯上的另外一侧用木板和梯子搭出了几个出入口,有的可以爬上来,有的可以滑下去。

 

4班:缘起是散步的时候孩子们讨论,冬天这么冷,小菜园里的菜会不会冻死?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给蔬菜保暖,他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材料可以给蔬菜宝宝保暖呢?孩子们在实践后通过观察发现了很多实际问题,如塑料袋容易破裂、报纸被风吹走,衣服太小了等。孩子们观看了农民伯伯做蔬菜大棚的过程,于是孩子们决定采用薄膜重新搭建蔬菜宝宝的新房子。产生问题:怎么将薄膜固定住呢?先把树枝插进泥土里固定住,用扭扭棒将薄膜固定在树枝上,为了防止薄膜的两边飞起来,孩子们用小铲子挖了泥土盖在边上。

 

5班:散步时和孩子们一起去小菜园里,孩子们开心地发现萝卜好像长大啦!孩子们纷纷表示想要收获萝卜……产生问题:萝卜就是不出来。幼儿发现有时候用手就可以将萝卜一下子拔出来,而有时候就需要使用工具了,孩子们拿着小萝卜小心翼翼地去喂兔子,他们发现原来不管是白萝卜还是红萝卜还是青萝卜,兔子都吃的!幼儿还进行了萝卜沉浮游戏,他们发现萝卜插孔后又会吸水变重沉下去

 

1班:班级里要换床啦,幼儿要打包被子,产生问题被子塞不进袋子里、拉链拉不上。请打包成功的幼儿集体面前分享打包经验,大家学习后,再次进行打包。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开展了整理收纳类的教学活动,如教幼儿不同物品的折叠方法与收纳技巧。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步骤。发现被子潮潮的于是幼儿讨论在哪里晒被子,有的孩子提出在二楼、三楼平台晒被子。把班级里的大衣架推到外面,用小衣架把被子挂起来晒太阳。用伞晒被子,被子不会脏,还可以挪来挪去找太阳。

 

2班:一些孩子不喜欢吃萝卜,为了让幼儿认识萝卜大家族,知道萝卜的品种、特征和生长过程。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幼儿发现:白萝卜和樱桃萝卜的种子颜色很接近,都是浅棕色的,种子大小也差不多,都是圆圆的、小小的。讨论萝卜种子种哪里,并分组进行了种植。面对萝卜苗倒下的问题时,幼儿利用身边的材料尝试进行挽救,如能够想到利用树枝、吸管、积木和扭扭棒这些材料。

 

3班:幼儿想要在幼儿园里开集市,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举办一场真正盛大的集市,广邀幼儿园里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一同参与。集市可以卖水和冰淇淋、卖花,最终经过投票确定了这次的摊位以游戏为主:“趣味烟花”和“妙剪生花”。孩子们意识到,游戏环节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各种游戏材料必须一应俱全,每一样都是吸引小客人参与的关键元素,于是尝试剪窗花、制作烟花,裁下具有过年氛围的纸,将气球包裹在烟花筒上。

 

4班:在一次翻阅幼儿记录本的时候,教师发现班级里孩子画的花比较单一。基于这个问题,教师请幼儿回去和爸爸妈妈收集了很多关于花朵的图片。以及利用散步的时间,和幼儿一起寻找幼儿园里千姿百态的花。结合班级现有的“格桑花”资源,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写生活动。在第二次尝试中,发现孩子们能够抓住一些格桑花色彩比较明显的特点,把白色和粉色进行了融合、色彩叠加等。

 

1班:亲水乐园中幼儿想要制作船,于是了解到最简易的船的组成。幼儿探究船为什么能浮起来,发现材料制成的小船放入水中时,由于小池塘比较小,幼儿决定先做一个人能坐的船,然后分成6个小组,每组讨论出一份设计图。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小插曲“撕包装纸”,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对方,展现出了较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适航过程中幼儿能够明确试航中出现的划船技巧欠缺、船进水、船桨易掉以及池塘环境不佳等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思考改进措施。

 

2班:在十一月底,孩子们关注到了生长农场中种植箱中的有些萝卜已经长的很大很大了,很多小朋友都纷纷想要收获这些萝卜,可是在收获这些萝卜之前,如何判断萝卜是否成熟,成为了小朋友关心的话题。孩子们都觉得是最大的萝卜才是成熟的萝卜,纷纷想要找到种植箱里最大的萝卜。每个小朋友通过萝卜的茎、叶、根的特点,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根据幼儿的猜想,投放相关测量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测量萝卜活动,并进行记录,经过几周的测量记录,孩子们通过每次的数据收集和统计,找出叶子最长的萝卜、露出土面最多的萝卜以及最高的萝卜,并用积木做了记号。

 

4班:幼儿发现自然角的柿子坏掉了,南瓜也变黑了,于是决定把他们做成酵素,回家后通过询问爸爸妈妈、搜集资料的方式了解到了许多有关“酵素”的信息。制作酵素先要准备好容器、红糖、水放入容器中密封好。3个月后,经过沉淀、过滤等步骤可以得到酵素。由于“比例”这个概念较为抽象,孩子们找到并认真观看了酵素制作的比例示意图。酵素爆炸了,酵素在开始发酵的一个月内会产生很多气体。如果一直不打开瓶盖放气,瓶子可能会有爆炸的风险。酵素变臭了,幼儿发现了酵母。

 

二、理论学习:【深度学习】幼儿园课程故事是什么?怎么写?

幼儿园课程故事是什么?

课程故事是平时课程开展的过程性记录,课程故事是幼儿言行的生动再现,课程故事是幼儿发展的过程性分析与形成性评价,课程故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与家园共育的桥梁。

课程故事是课程痕迹的记录、课程故事是幼儿言行的再现、课程故事是幼儿发展的分析、课程故事是教师成长的载体、课程故事是家园联系的桥梁。

课程故事撰写模板

主题起源、主题脉络、活动名称、学习与发展、总结与反思

三、教师分享心得

汪:小1班的小舞台大梦想可以在中间也拍摄视频,体现游戏过程,再多增添幼儿表演服饰,四次游戏中间最好再连贯一点,体现整体性。

许:小5班活动组织的比较全面但是最好围绕一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比如沉浮实验更像是一次科探区的游戏,可以着重深入一点如萝卜干问题,可以深入萝卜脱水的问题来引发幼儿继续思考。

张:菜园里的新房子,小朋友在第1次尝试之后会有一些问题,对于问题的梳理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并且问题也可以继续探究下去,比如塑料袋和衣服是否可以再次尝试一下。

吕:后面孩子的设计图在活动过程中没有体现,可以尝试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设计图去进行大棚的搭建。

孙:关于平衡的运动比较多,建议多从孩子的角度入手,而非教师,过程中的问题可以多让幼儿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提供多种支持。

四、主持人进行一对一交流并总结活动。

活动小结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深刻领悟了课程故事的内涵,明晰了基于儿童立场的课程实施的重要性,在对课程活动组织的复盘中,对自身教育过程角色定位与作用有了新的思考和调整。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全体教师将带着收获,脚踏实地地扎实开展课程活动,探寻有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新路径。

记录人

孙怀珍

 

 

主办单位:高新区娄江幼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