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开题时间与地点 时间——4月3日,地点——东郊幼儿园,会议记录:李舒婷,拍照、新闻:钱昱靖 一、优化后的课题方案交流 ㈠增加了关于“庭园”的研究 ⒈文献研究 目前的幼儿园越来越重视自然户外空间的打造,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乏整体规划和持续的有效管理,使四季庭园资源利用不充分,不能较好地引发幼儿的互动与探究。这也从另一方面凸显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所在。通过幼儿园庭园式项目的研究,提供其他幼儿园庭园环境打造和资源开发方面的帮助。 ⒉核心概念 本课题中的庭园即指东郊幼儿园整个园所,我园为新建幼儿园,整体为现代庭园风格,呈围合式,整体布局既有开放活动场所,又有围合,空间丰富而多样。底楼双中庭、屋顶花园、小溪流水、景观石等的规划设计,使整个幼儿园呈现庭园色彩。 ㈡“儿童本位理念” ⒈文献研究 经搜索,国内外“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项目”还没有相关的文献内容。现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对于自然资源进行了开发与利用,利用自然资源设计开发游戏活动的幼儿园实践越来越多,但未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的样本和体系,以庭园为依托开展系统、持续的项目活动更是空白。这也体现了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⒉核心概念 幼儿园的生活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开创的,共同生活中所包含的人、事、物都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本课题中的儿童本位,是以儿童为本,遵循儿童的学习方式,注重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在与环境与材料的互动中,在日常生活、亲历事件中积累经验,习得多种技能,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㈢“庭院式” “式”本义指事物依据的规矩、标准。本课题中的“庭园式”特指幼儿园场域内,由师幼共同创设的,具有儿童视角的,满足幼儿探究和体验的,同时具有观赏性和互动性的,自然、丰富多样的空间样态。 ㈣“陶然自得” “陶然自得”一语双关,其中的“陶”指陶渊明,作者笔下的“东篱”则对应东郊幼儿园,即一个美好的、自由的“桃花源”。二是“陶然自得”是指幼儿的一种愉悦、怡然的状态,“自”指幼儿的亲历亲为,“得”指收获,与我园“历万物,悦生长”(“历”即经历、体验,“悦”即愉悦)的园所文化相对应。 ㈤通过本课题研究,形成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项目评价方式。 ㈥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项目评价方式的研究 在本课题中,主要以教师评价与幼儿自我评价的方式为主。在教师评价中,注重项目活动中的观察,注重在真实情境下记录幼儿发展过程,关注幼儿的语言、行为、状态等,使幼儿的学习发展看得见。同时,突出幼儿的自我评价,注重幼儿在项目活动中“陶然自得”的情感体验以及自我积极的认可。 二、理论学习《儿童本位视野下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探索》 ㈠理论学习 ⒈幼儿园儿童本位理念概述 ⑴以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为教育重点 ⑵注重幼儿真实的感受与体验 ⒉当前幼儿园田园课程中存在的不足 ⑴缺乏良好的田园课程实施环境 ⑵缺少换位思考的主动性 ⑶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⒊儿童本位视野下的田园课程实施策略 ⑴确定田园课程的教学目标 ⑵重视课程氛围的营造 ⑶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⑷开展田园课程下的亲子活动 ㈡教师交流感想 杨:实施策略第一条,教学目标,教师心中有目标是很重要的,大家要有目的地投放材料、组织活动和创设环境,对老师和孩子能力的发展都比较有必要。 张:春播节的时候请了家长代表来参加活动,家长们也会互相分享活动的过程和经验,像我们后期开展活动也可以多邀请家长来一起参加,分享经验与收获。 韦:实施策略的第二点让我比较有感触,重视课程氛围的营造,教室里面可以放一些自然物,比较有观赏性。 倪:我也对这一点非常认同,像我们幼儿园整体户外的面积相比较室内而言不是特别多,要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这些地方来进行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是要我们好好思考的,比如南北中庭这两个地方,是否可以在周边也创设一些自然气息更浓的环境呢? 李:采用更多样的教学方法,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比如提到昆虫的研究,我们也可以带孩子在户外观察这些植物,教师要先对幼儿园的植物动物有系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 三、课题学期研究工作计划 ㈠课题学期研究工作计划表 ㈡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计划 ⒈二、三月 ⑴通过理论学习、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提高对儿童本位理念的认识。 ⑵构建梳理现有“庭园”资源清单或地图。 ⑶开展春播节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楼顶花园和种植园地植物资源。 ⑷教师自主阅读《培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 ⒉四月 ⑴通过理论学习《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项目活动展开策略》(汪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项目活动对幼儿主动学习的价值。 ⑵梳理形成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的雏形。 ⑶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问题,初步确定并开展庭园项目式活动。 ⑷结合“陶然自得”庭园项目式活动,优化相关环境。 ⒊五月 ⑴理论学习《项目活动中关注儿童学习主动性的驱动性问题设计》。 ⑵制定幼儿自我评价表、教师观察评价表并运用。 ⑶收集幼儿项目活动视频、记录以及幼儿的自我评价表等进行研讨分析 ⑷结合儿童本位理念,不断优化、丰富庭园环境 ⑸教师自主阅读《培养小小探索家:幼儿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法》 ⒋六月 ⑴理论学习《项目活动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以“桥”项目活动为例》 ⑵不断优化调整项目环境,增加符合季节的植物,观察探究设备。 ⑶开展学期项目活动交流分享,梳理形成相应成果。 四、梳理现有“庭园”资源清单或地图 问题:按照资源的种类还是按照其他方式呢? 冯:是不是可以按照园内一块一块的地方来梳理? 花:这样的话可能会有资源上的重复。像我们生态溪流这个地方这样梳理是比较好的,但我们要开展的四季庭园项目的话就不是那么好分了。 杨:那像这个区域里有的材料要不要放进去呢? 陈:应该不用的,资源应该是这个地方本来就有的,而不是教师去投放的。 冯:应该要根据资源来决定需要投放什么材料。 花:我们已经在群里发了之前我们按照种类整理的资源表。 杨:除了自然资源还梳理哪些? 花:景观石也是要的,像生态溪流的那个水井和瀑布的设置也是要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都要的。 杨:那像地形这样的需要梳理吗? 陈:这个不太好梳理。 杨:用照片的形式之类的可以吗,比如有的地方是比较空旷的,有的是山坡。 花:这个可以在最前面或最后面用一句话来描述。因为涉及到的地方也不多,可以加个资源分析——地形分析。我们现在有哪几个项目,先来梳理一下,有生态溪流、四季庭园(种植物或景观打造,全园的地方都可以)、自然厨房(靠近探索小屋的草坪)、庭园剧场(与小舞台结合)、庭园驿站。暂时是这四块。 冯:后面有的还可以随时更新进去是吧。 花:我们一共四个课题组,子课题一和子课题二梳理四季庭园,剩下三个项目子课题三负责。四季庭园的话花、草、树是都可以的。 五、梳理儿童本位理念下“陶然自得”庭园式雏形 花:由于我们目前幼儿对什么是“庭园”是没有概念的,老师可以给幼儿观看一些打造庭园的照片、视频,让幼儿对庭园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再看孩子想要用幼儿园里的哪些资源来打造他们喜欢的庭园,可以开展谈话等形式的活动,以文字和绘画表征的形式呈现出孩子对庭园的想法,也可以找一个家长与孩子交流的庭园的内容,也是作为一个课题资料,大家形式可以多样一点。 六、讨论项目开展形式和初步内容 ㈠讨论幼儿园项目组开展形式 大家是倾向于一个老师带着几个固定的孩子开展项目,还是一个小项目结束后,换一批孩子再来。 陈:老师固定的比较好。因为我们刚开始做,老师固定一个项目会比较了解,能够带着孩子深挖。 冯:孩子很多,老师比较少,如何有序开展呢? 花:我们准备是专室、户外活动不同维度同时开展,让孩子的数量可以分散一点。 许:我觉得可以适当混一混幼儿的年龄,这样孩子会有不同的想法。 李:我觉得要一步一步来,先一个年龄段的在一起进行。 陈:中班的孩子也会有差异,在活动中也会有不同的想法。 冯:项目组成员如何确定呢? 花:将一个班一分为二,两个老师选,或者按照年级组到每个班级去招募幼儿,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两个方案都有好处。 陈:老师选的话可以根据自己项目的重点来选孩子,但我们的项目活动内容比较相似,不存在这个问题,后期也可以让孩子换一换。刚开始的话就简单一点,后期熟悉了就可以自由一点。 韦:先自己的带自己的,比较熟悉。 李:我也觉得先带自己班级,因为班级里有个别幼儿比较有个性的,别的老师不是很了解。 冯:项目活动是围绕一个活动还是? 花:是围绕一个活动重点来做,一个活动结束了,发现了什么新的问题可以再开展新的活动,主要是由孩子的问题和任务来驱动。第一次先是孩子在这个地方自由探索,生发出什么问题,然后围绕孩子的问题开展项目。 ㈡讨论活动开展的频次 花:项目活动一周一次的话,拉的时间就很长。 杨:其实和专室的频次也是差不多的都。 李:如果频次高的话,空班要进去带班,还要完成审议、教研等工作,时间比较紧张。 陈:有的专室也是需要空班老师一起参加的。但这个项目活动老师做的准备比较多。至少一个星期要开一次,不然时间拉的太长了。像活动开展时的谈话环节之类的是可以一个教师完成的。 张:虽然一个星期一次会很满,但对孩子说是比较好的,不然时间太久孩子都不记得了。 花:那我们举手表决一周一次的话大家同意吗? (教师举手表决通过) 花:那时间呢?定在什么时候呢。 杨:现在教研也放在下午,要考虑到。 陈:体能课的两天也可以利用起来,把中班和小班分开进行。最好是都放在上午,因为天气热了后,下午两三点是最热的时候,不适合进行活动。 花:要不就中班周三上午,小班周五上午。那么每周三上午中班游戏时间进行,小班周五上午游戏时间进行,专室、户外同时开。班本课程也要与我们的项目活动一起开展,开展的主题不一定在大主题下的,课题资料里的课程故事之类的都围绕项目来写。 |